从“网格化”场景运用,到“大数据+安全”落地;从智能化推进安全生产,到创新试点成效斐然......在数字赋能和建设“数字福建”背景下,南安市深化数字化改革,形成即时感知、科学决策、主动服务、高效运行、智能监管的新型应急管理服务形态,蓄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,全力打造数字安全高地,实现安全发展提质增效。
线上运行,促进安全良性互动。一是网格监管延伸安全触角。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,全市二级网格3372个,每个网格由1名二级网格长和若干名网格员服务管理550名左右网格人口。探索基层网格深层次嵌入安全生产,将网格触角延伸至安全“神经末梢”,创新实行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网格化运行机制,纳入网格监管的工业企业5689家,各级网格员通过在线巡查打卡,摸排上报安全隐患,督促闭环整改,实现安全服务管理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精细化、立体化工作格局。截至目前,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项目运行事件209591 件,办结销号 209517件,办结率达99.96%。 二是视频监控降低危化风险。将全市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接入预警监测系统,并将43家加油站、7家危化零售企业、8家危化生产企业及4家气体经营带储存企业同步纳入网格化视频监管平台,通过平台智能分析、动态预警,监管人员可实时掌握危化企业安全运行状况,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,实现风险预控、关口前移。今年上半年,通过网格化视频监管平台共抽查加油站和危化零售企业492家次,发现整改隐患18项,约谈警示企业7家次;通过预警监测系统巡查重大危险源企业108期648家次,发现企业可燃气体报警器报警和液位报警2245次,实时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,督促企业现场排查处置并消警。同时,依托省固体废物监管平台,全市206家在产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均完成2022年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;37家涉危险废物企业117个视频点位(危险废物收集、贮存、转运等)接入南安生态环境局视频监控系统,实现实时在线监管。三是鹰眼监测打破森林盲区。整合、布控监控探头累计19310路,其中:在诗山、蓬华镇新建9个高空鹰眼,并对丰州、眉山等10个乡镇(街道)原有的10个普通森林全球眼监控设备进行改造。在全覆盖林区巡查过程中,高空鹰眼利用热成像快速找到热源,对火情热点行为进行拍照录像,通过远距离影像传输功能,将热成像预警发送到监控中心,管理人员分析判断火情,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,提升全市森林防灭火工作整体水平。四是动态管理打通信息壁垒。积极运用“泉州市安全生产标准化智慧管理平台”,将生产经营单位按行业(领域)分类纳入平台监管,按照企业“红、橙、黄、蓝”整体风险评估等级落实动态分级分类监管,确定不同的执法检查频次、重点内容等,实行差异化、精准化、网格化动态管理。目前平台已完成初步建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,今年11月底全市企事业单位将全部上线。
创新赋能,推动道路安全蝶变。一是首设“全感知”警示带。在借鉴各地建设右转弯盲区警示带的基础上,在市区成功雕像路口首创“视触听觉全感知”大型车辆右转盲区警示带。利用纵向红白相间的标线形成强烈的颜色变换,提升视觉冲击,利用凸起标线和路标产生强烈震荡,利用高速震荡产生的高频噪声同步提醒非机动车、行人紧急避让。二是首创“快识别”新模型。创设基于头部特征识别的货车违法载人检测新模型,通过对过车图片的机动车开放式车厢区域进行AI分析,检测类似人体头部圆形特征的物体数量,针对不同坐姿和佩戴头盔进行优化识别,直接推算出车辆的乘员数,并可通过短信或警务通预警,将预警信息和图片推送给指挥中心和附近警员进行拦截处置。该模型具有部署快、成本低、易覆盖等特点,模型推广应用以来,全市共查处货车违法载人行为300余起。同时,在渣土车管理上,我市在97个项目工地出入口使用称重设备和车辆视频抓拍系统,占泉州市总数近一半,实现快速识别精准推动,督促渣土车行驶更加规范。三是首提“优调配”分流法。以交通要镇水头镇为对象,破解大型车辆为主重交通造成拥堵的安全难题,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,将大型车辆分流至通行指标较高的新国道上,从区域上实现基于民生经贸优先的道路资源优化调配。通过打造小型汽车快速通道、打通货车通行大动脉、建设交通综合提升示范路口、加大交通秩序综合整治、实行限行路段特需通行许可审批等措施,基本解决水头主镇区交通拥堵问题。四是坚持“四省通”运行式。运行好四省道路运输联网联控平台,第一时间掌握邻省入南车辆情况,摸清车辆运行轨迹,短时间内消除安全风险。全市平台监控“两客一危”车辆入网数为231 辆,入网率100%。今年7月份,通过四省道路运输联网联控平台监控三省“两客一危”车辆入南安市违规预警3辆,南安市“两客一危”车辆出闽违规预警6 辆,三省重点监控车辆(营转非、未办道路运输证及19座以上客车)入南安市2辆。
试点驱动,风险普查成果显现。南安市在率先圆满完成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基础上,坚持“边普查、边应用、边见效”,结合数字化改革,探索开展“1+2+N”普查成果建设,推进普查成果转化应用。“1”:即完成一次系统性调查采集。通过强化统筹协调,全力推进普查工作,全覆盖完成全市54.63万栋房屋建筑、78.88公里市政道路、12座市政桥梁、1座供水厂,96公里国道、133公里省道、263公里县道、2955公里的乡村道以及180座桥梁、4座隧道调查采集;统计分析51个标准地和5个大样地外业调查样本、干鲜比等数据,调查2424个公共设施承灾体、减灾资源、重点隐患;通过普查对全市283处高陡边坡、69处崩塌、168处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调查与评估,全面摸清39公里海岸线海洋灾害情况。“2”:即运用两项科技辅助手段。通过“影像支撑+航拍科技”进一步拓宽普查界面,对公共服务设施承灾体、政府减灾资源、重点隐患进行全覆盖点状和面状数据实地采集,并自我加压完成742个公共服务设施承灾体、1517条综合减灾资源调查对象、145条重点隐患调查对象实地空间位置调查和单元影像采集。同时,在重点区域使用无人机航拍,直观全面展示各承灾体、公共服务设施等现状,保证数据真实性和可溯源性。“N”:即接入N个共享数据模块。将应急部门救援队伍与装备、救灾物资储备库(点)、镇级应急救援队伍、森林消防队伍与装备、应急扑火队伍、渔船避风港、政府灾害管理能力、专职消防队伍与装备等模块基础数据纳入网格化平台,建立全市风险隐患一张图,实现企业风险隐患可视化、应急队伍项目化、应急物资清单化。
原文地址:http://yjt.fujian.gov.cn/dtyw/gdyj/202208/t20220816_5976782.htm
同创学院企业安全内训,咨询热线400-999-4365!
专注安全工程领域培训
上海市人事考试中心指定全国注安考试报名确认点
上海市优秀职业认证培训品牌
上海市建交委指定培训基地
上海市安全生产协会理事单位
课程咨询热线:400-999-4365
同创学院官网:www.zhikao365.com


400-999-4365